中式教育的情感压抑:从大师课到家庭教化的深刻反思
摘要:文章通过一个音乐大师课的片段,揭示了中式教育对情感表达的压抑。文章开篇描述了一位母亲在大师课上公开否定自己的女儿,造成孩子紧张且无法展露笑容。这反映出中式教育中过度关注成绩和表现而忽视情感发展的现象。接着,引用了一个关于情绪压抑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教育模式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情感表达和自我认同上的损害。
正文
此时此刻,中式教育的恐怖具象化了。
这是一堂大师课,波士顿爱乐乐团指挥的一堂大师课,因为我也是搞这种小提琴培训的,我能看得出来,在视频里面这个孩子拉琴拉的特别好,嗯,这个孩子也应该是有一定天赋在的。
这个大师是本杰明·桑德,也夸耀她演奏的十分完美,但是明显能感觉出来这个女孩很紧张,全程面无表情,并且这个大师呢,就带着她尝试放松。
但当她发现她妈也在这么严肃的时候,重点来了:
Zander: First of all, do you think she’s beautiful?
Mom(shaking her head)
Zander: It really, I think she’s gorgeuos. Do you think she’s doing well?
Mom: No.
Zander:
Now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very important.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 can tell you.
Your worry is perpetrating itself on her. Because if you worry about her and you know what is going to happen? If you worry like that, she’s going to grow up as a worried person, instead of a joyful person.
She doesn’t need her parents to tell her that. Because at the moment she’s finding it very difficult to smile. That’s for me the only thing that worries me about her. She isn’t smiling. When she can skip and smile, she’ll be in good shape.
So the real transformation in this room is not here. It’s here(pointing to her mom).
所以全程面带微笑,当着这么多人来否定自己孩子,这个妈妈做的十分到位.
我能明确两点,第一点就是下课以后,这个孩子回到家,她妈妈跟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以后拉琴要笑,听明白了吗?第二点我能确认的是,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不会从事跟小提琴相关的教育或者是培训的工作。
下面这段视频呢,其实就是对我们上一段视频的完美解释。
在我5岁的时候,我骑自行车摔倒了,我的爸爸跟我说,你是男子汉,你不能哭,我把大哭藏起来了。
我10岁的时候,我的同学故意把我撞倒了,我的老师说你们要和平相处,我把我的愤怒藏起来了。
我16岁的时候,我考上了大学,我想把我的喜悦分享给我身边的人,他们都说不要显摆,会挨打,我把我的喜悦藏起来了。
20岁的时候,我喜欢的一个姑娘跟我最好的朋友在一起了,我说我祝你们幸福,我把我的悲伤藏起来了。
37岁,我作为一个戏剧演员,我在这儿假模假式、人模狗样,我把我的骄傲藏起来了。
我以为这是对的,所以我告诉我的女儿,我说你弹钢琴的时候啊,你不能有情绪;你学习学不好的时候,你不能有情绪;你在学校的时候,你不应该有情绪;你出去玩,你不能玩的太开心,因为乐极生悲,你不能有情绪。
有一天我的女儿她参加了一个比赛,他拿了一块奖牌。我说女儿,我说你怎么不开心呢?我的女儿说,爸爸,我可以开心吗?我说当然,我说女儿,我能做一点什么让你开心呢?
我的女儿在那想了半天,她说,爸爸,我想要一根儿烤香肠。马上她接着对我说,说爸爸,我还会给你点一杯冰啤酒。
所以情绪稳定,对吗?
从来如此,便对吗?
中式教育的情感压抑:从大师课到家庭教化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