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差异与个人成长:一段反思与启示
摘要:这段文字探讨了中西方教育差异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对孩子教育的反思。作者通过对比中西方中学教育的不同,强调了西方中学学生个性化表达和阳光氛围与中国中学学生的普遍相对沉闷形象。他指出,西方教育更注重尊重个体的人性,而中国教育则更注重结果和成绩。最后,作者决定以尊重个体的人性为基础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认为只有在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成功。
正文
中西方教育差异其实给我带来最大的冲击呢,并不是高等教育阶段我看到东西方大学的不同,其实我是看到了中学阶段的教育。东西方学校的不同,由于我的工作经历,我是有机会走访过像英国、加拿大还有美国的一些中学。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他给我带来的冲击要比高等教育更大。在他们的中学,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无论是好一点儿的学区,还是稍微的差一点的学区,大部分的孩子呢,你能从他们的面容当中看到那种阳光,而且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个性化,差异化非常的大。所有的孩子基本上都会画着不同的妆,尤其是小女孩儿,可以戴首饰,可以戴配饰,只要不要太重就可以了,那不要画于烟熏妆,所以他们的发型呢,也各不相同,但是还比较符合孩子的特征。
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其实他们看到比他们年龄大得多的人,看到老师他们。也会有羞涩,但是你更多的是能看到他们由内而外的那种阳光,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睛当中看到那种闪闪发光的那样的感觉,而这一切呢,在我们的中学阶段基本上都看不到。呃,即使在北京,我看到的绝大部分学生也是邋里邋遢的,穿着非常长的这种袖口的校服,然后千篇一律的发型,女孩儿呢,也很邋遢,呃,基本上不打扮。
很多人说你言过其实,说中国有很多学校也是非常好的,怎么怎么样,确实有你像我们国家的清华附,人大附11中学,在北京有师大附中,这些学校我都是每年都去,由于工作关系那些年,那这些学校的很多学生是精英中的精英,既有天赋,又刻苦,眼界也开,那这些学生确实是精神面貌跟其他学生是不一样的,除了校服以外,但我想说的是,他毕竟是少数啊。他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啊,而绝大部分普通的中学,你可以看到这些学生每天都无精打采的,眼里无光的。
我突然意识到,其实这个差异是人和物的区别,其实他们意识到他们把人物化走普鲁士的这种工业革命后期的教育有出现了哪些问题,所以他们的所有的教育是首先以尊重他是个人。以尊重人性为前提的教育设计,那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下呢,我们更多的还是把人物化,我们更看重结果,你不要跟我谈人性,你不要跟我谈他是不是个人,他如果没有好的成绩,上不了好学校,你说怎么办?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
但我后来想,那我对我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思考,他未来要往哪个方向走呢?因为只能2选1,我就突然意识到。无论他有多少光环,无论他有多少财富,如果他连人都不是,我培养他干什么?所以我最后决定说,我对孩子的教育,无论是给他什么样的资源,无论是督促他往哪个方向发展,我必须让他明白,他是个人,只有在人的基础上,那个教育才能谈得上是否成功。
中西方教育差异与个人成长:一段反思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