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
摘要:本文认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是一种披着实用主义外衣的奴化理论,旨在维护胜利者和精英的秩序,并对民众进行压迫。相比之下,本文认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观点,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变革源于人民的斗争和努力。历史唯物主义呼吁消除阶级差距,追求社会公正和平等。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在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鼓噪下,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史观成为主流。在某些人看来,整个人类文明就建立在“智者管理蠢货,强者掌控弱者,优胜劣汰”在这一冰冷的铁则上生存。类似的这种说法根深蒂固的植入在某些人的思维里,例如“哪里都要有人受苦”“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好好学习吧,要不以后你就是做XX的”“哪里的人都分三六九等”如此言论。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所有的理论知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然被一个阶级创造出来,且为某一阶级服务。依据物质决定思想和思想可反作用于物质这一基本原理。这一理论知识的受众一旦接受这种思想,反过来也就成为这种思想的人格化。如此的“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语言,语言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便是这一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地说明。
现在我们开始剖析社达主义和精英主义两者的弊病。我们的目的是追本溯源,发掘这两者的本质。以从中吸取正确的养料而非错误思想的奴隶。同时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智慧。我们先分别分析二者,再将其总结。第一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搜狗百科如下“主张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认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因此,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灭亡的命运。其代表人物斯宾塞认为.社会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也是由能量均衡原则来调节的。它表现为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斗争。人类社会只有在这种适应与斗争中才能进步。因此,生存竞争构成了社会进化的基本动因。”诚然在市场竞争和漫长的应试教育中,优胜劣汰的确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这一观点,那是不是就是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钢铁丛林呢?我们的身处的环境都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呢?难道失败者只是因为“无能”?胜利者就“强大”吗?诚然应试教育教导我们我们分数至上,市场竞争中达者为先。但世间的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分数”和“财富”也仅仅是外界显现的特征。并非一成不变,而且成功者往往是掌握了独特的技巧,有些他人所掌控不到的优势进而成功。如果他们成功的条件被扭转,相信胜负的天平会迅速倾斜。而如果一个人彻底信奉社达主义,仅仅为利己这一目标而驱使,他将一步步走向孤立无援的境地,真正走向灭亡。而成功者很大程度上就是支持者(因素)远胜于对手。故而追求成功的人,应当首先看清楚成功失败的原因,分析成功的倚仗。让成功的因素占绝对优势,才有可能“取得一时的成果”。而“优胜劣汰”片面的神话了“胜”,僵化了人的思维使人不能彻底洞悉真相,然后将人诱进“实用主义”“效率至上”。进而给意图打破这个规则和取代现有的“成功者”加以思想上的枷锁。
第二何为“精英主义”,何为“精英主义?”精英主义认为一些特定阶级的成员,或是特定人群,由于其在心智、社会地位或是财政资源上的优势,应当被视为精英:这些精英的观点应当被更加重视;这些精英的观点及行为更可能对社会有建设性作用;或这些精英超群的能力或智慧令他们尤其适合于治理。乍一看,的确有其合理的因素,因为很多人也认为“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所以理应让这掌握真理的少数人管理社会,掌握更多财富,“贡献更多才能享受更多”“只有把这些交给XXX,集体才能更强大”;但我们知道,权利和资本都会异化人,掌握资本和权利的人,反过来也成为资本和权利的人格化,为了让目前掌握的资本和权利保值并且永远掌控在自己手中,他们会不由自主扩张权利和资本。同时“权利”也好,“资本”也好。在现实中两者实质上也是一种工具,谁掌握工具,它们便为谁服务,谋利。而两者的增值,本质上就是侵占其他人的权利和资本,来实现自身的增值。而统治阶级的权利,本身是来自于被统治的阶级。资本家的根本利润,来源于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所以“精英主义认为一些特定阶级的成员,或是特定人群,由于其在心智、社会地位或是财政资源上的优势,应当被视为精英”但这其中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这个过程只能表明精英本身更善于压榨自己和他人的剩余价值,以此鼓吹这句话实际上是在鼓吹压榨合理,鼓励压榨这一行为本身。其次“这些精英的观点应当被更加重视;这些精英的观点及行为更可能对社会有建设性作用;或这些精英超群的能力或智慧令他们尤其适合于治理”这就更令人值得疑惑了,要知道精英们并不都是大公无私,相反他们必须足够自私自利才能保证自身的财富能够保存下来,自己才能称为“精英”。那么他们的观点应当被更加重视,说这句话人目的何在?那他们提出的建议是为谁提的?不为自己?如果让他们参与治理?他们会引导局面对自己有利?有害?还是无利无害?他们肯做赔本的买卖吗?他们愿意为别人打白工吗?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不同,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思想。如果彻底按照精英主义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如果管理者不从事生产,那么管理者必然和生产脱节,发号施令脱离实际将严重降低管理效率,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者的不理解。如果生产者无权参与管理,那么生产者的合理建议就无法被管理者采纳,生产者和管理者地位的极端不平等,以及生产者和管理者互相不信任,势必造成生产和管理两方面的僵化,人在这个制度下仅仅只是一个工具,而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也是这样。(即使统治者和管理者为了逐利和面子做出姿态,只要这一根本制度存在,也只能暂时缓和僵化的局面。危机仍然存在)再来一个角度,精英必然源于于民众,通过掠夺民众的资源维持“自身的精英”。所以精英主义是被精英打造出来的思想,妄图通过奴役民众的思想,维持现状以便自己对民众的掠夺,奴化。
社达主义和精英主义二者,都是披着实用主义外衣的奴化理论,分别为“胜利者”和“精英”维护其秩序,抑制民众的思想工具。是精神层面的“种姓制度”,它被创造出来,将人们的生活目标从为多数人谋利益转向利己主义,成为压迫者或者避免被压迫。在时代信息纷杂的今天社达主义和精英主义仍然充斥着大多数小资产阶级,中等收入群体的脑中。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大有帮助的。
与之相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即人民史观。
本文成文仓促,加上笔者长久不动笔,错误在所难免。如有错误,望阅读者不吝赐教。本文将持续更新。
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